<abbr id="ismgg"><source id="ismgg"></source></abbr>
  • <li id="ismgg"></li>
    <code id="ismgg"></code>
    <button id="ismgg"><input id="ismgg"></input></button>
    
    
    <li id="ismgg"><source id="ismgg"></source></li>
  • <abbr id="ismgg"><source id="ismgg"></source></abbr>
  • <rt id="ismgg"><tr id="ismgg"></tr></rt>
  • <code id="ismgg"></code>
    <button id="ismgg"></button>
    當前位置:首頁 >

    馮建榮:越人的四大創新發明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 時間: 2023-07-17 | 責編: 姜穎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馮建榮同志結合長期研究和最新考古成果,撰寫了《越人的四大創新發明》。文章認為,以今天的紹興為中心的越地是當時世界的創新高地,稻作、米酒、茶葉、瓷器是越人的“四大創新發明”,且具有原創、連續、共享三個鮮明特征,為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作出了獨特貢獻。

    人類已有三四百萬年的歷史,但人類絕大部分的發明創造和文明進步,卻是在短短的一萬年間才完成和實現的,特別是在距今一萬年前后的那個時段、在地球上有限的幾個區域,集中出現并擴散、傳播開來的。以今天的紹興為主要活動中心,而足跡遍及今天的整個浙江的于越人的四大創新發明,正是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越地因此而成為當時世界的創新高地。

    越人是水稻栽培的首創者

    距今10000年前,浙江史前文化進入新石器時代。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為以上山遺址命名的上山文化。

    距今11000-9000年的上山遺址,出土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屬性明確的栽培水稻遺存”,充分證明這里就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為基礎的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重要起點。

    距今10000-9000年的小黃山遺址,于2006年與上山遺址一起,被命名為上山文化。因為在這一遺址中,同樣出土了夾炭紅衣陶等陶器上栽培水稻谷粒的印痕遺存,以及相應的稻谷儲存空間、收割工具、碾磨脫粒工具等遺存。“小黃山遺址面積實測10萬多平方米,是目前長江中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早中期規模最大的聚落遺址”,“為稻作農業的起源與發展等經濟、社會問題的探討提供了一個內涵豐富的范例”。

    浙江省境內像上山遺址與小黃山遺址這樣的遺址,多達18處。這些遺址告訴我們,早在10000年前,越人已經走出洞穴、采集種子、反復實訓、辛勤耕耘、安居樂業,開始人工栽培水稻,成了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農人、最早進行農業革命的技術員與科學家,成了紹興魚米之鄉歷史的開啟者與人類稻作文明歷史的開啟者。

    從此,歷經萬千年的長途跋涉,小小的稻種伴隨著人類的腳步,播撒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距今4000年前后,水稻傳入印度;公元前1000年前后,傳入朝鮮半島;公元前4-3世紀,傳入日本。

    由稻作農業而生的稻作糧食文化,構建了中華民族田園牧歌式的精神世界。常用漢字中,有133個字以“米”為偏旁,稻米成了與文字、文化形影相隨的特殊符號。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向人們展示的,正是美麗的山村風光、平和的自然節奏與恬淡的田園生活。

    水稻的馴化與稻作農業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為中華文化的代代相傳提供了重要的社會基礎。不僅如此,它還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徹底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水稻今天養活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二的人口,這是“中國對人類的最大貢獻”。

    越人是酒類釀制的首創者

    小黃山遺址等遺址中大量出土的栽培水稻遺存與陶器遺存,分明是在告訴人們,稻米的生產與陶器的制作,已經為酒的釀制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料與器具。

    在同屬上山文化、距今9000年的橋頭遺址,出土了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釀酒殘留遺存。“一只陶壺送到了斯坦福大學做檢測研究,專家在陶壺里的殘余物中發現了大量霉菌和酵母。9000年前,橋頭人已經釀酒了,這只陶壺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酒器。”與此同時,國內研究人員也在“多件陶器中發現米酒殘跡”。“綜合多件殘留物的分析結果,橋頭遺址陶器內所儲存的可能是一種原始的曲酒。上山人利用發霉的谷物與草本植物的莖葉,培養出有益的發酵菌群,再加之稻谷、薏米和塊根作物進行發酵釀造。”

    “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和以稻米為主要成分的谷物酒,在義烏橋頭遺址發現,這是在稻作文化滋養下族群獲得壯大與興盛的象征與佐證。”

    4000多年前,大禹因酒“飲而甘之”后,遂“絕旨酒”,并發出了“甘酒嗜音”“未或不亡”的警告。透過這些記載可以想象,當時釀酒的產量之大,喝酒的風氣之濃。

    到了越國時期,釀酒業更是得到了大發展。大量出土的罐、壇、壺、瓿等陶器與原始青瓷,表明那時釀酒、貯酒、盛酒、飲酒等酒類器皿,在創新中不斷豐富,已經一應俱全。這時,酒的功能也得到了極大的創新拓展,有君臣暢飲、君民同飲的,有犒勞將士的,還有獎勵生育、祝福長壽的等。

    照此看來,越地成為釀酒的源頭,紹興成為黃酒的故鄉,并非空穴來風,而是順理成章的。

    酒是人類亙古不變的共同語言,人類形影相隨的忠實伴侶,人類生生不息的永恒產業。紹興黃酒歷史悠久,是國史;人無我有,是國使;有益健康,是國寶。黃酒作為產業,值得大力發展;作為文化,值得大力弘揚。

    越人是種茶用茶的首創者

    酒與茶,自古不分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是在不斷地催生著創新發明。正因為如此,越人在首創酒類釀制的同時,又首創了種茶用茶,使酒與茶成了一對同胞兄弟,使越地成了茶樹栽種與茶葉利用的源頭。

    跨湖橋遺址出土的山茶種子,表明于越先民在8000-7000年前,就已開始了對茶樹及茶的利用的探索。

    田螺山遺址發現的山茶屬茶樹根遺存,有規則地分布在聚落房屋附近,表明7000-5500年前,于越先民已經在有意識地栽種茶樹,并且有意識地利用茶了。“田螺山遺址發現了似為間隔配置的樹根遺跡”,“種種跡象表明,這些山茶屬的樹木是人為種植的”,“其木材結構與栽培茶樹一致,這也能夠證明這些山茶屬木材確為茶樹”。

    特別令人振奮的是,該遺址中還出土了一把陶壺,與現今茶壺頗為相似,很有可能是用茶的工具。

    到了漢晉時,越地種茶用茶有了白紙黑字的記載。會稽郡“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山中有大茗”;“家人入山,獲大茗焉”。三國時吳帝孫皓“以茶代酒”的故事,同樣證明了距今1800年的古越大地上,已經有了種茶用茶等茶事活動。

    唐代是越州茶發展的高峰。茶圣陸羽稱:茶,“浙東以越州上”;“碗,越州上”。越茶與越瓷形成了交相輝映、賞心悅目的動人景象。陸羽好友、詩僧皎然,流連越中,寫了25首茶詩,在人類茶葉史上首先提出了“茶道”的概念。

    茶是中國對于人類與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茶葉改變了世界,影響了歷史。美國人類學家尤金·N·安德森在《中國的食譜》中寫道,茶與咖啡、可可、可樂(果)四大植物的名字,是世界上傳播最廣泛的詞。

    美國著名茶史專家威廉·烏克斯在《茶葉全書》中寫道,在文明世界最重要的三種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可可中,茶葉最為溫和、最受歡迎,這是來自東方的恩物。

    美國學者艾倫·麥克法蘭在《綠色黃金:茶葉帝國》中認為,改變人類文明模式的工業革命之所以首先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與英國人飲茶習慣的養成有直接關系;在世界三大飲料茶葉、咖啡、可可中,只有茶葉成功地征服了世界,甚至可以說,改變了一切。

    2022年11月29日,由浙江省牽頭、我國單獨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正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新一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自然是實至名歸的。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越地是種茶用茶的源頭。茶和天下,兼容并蓄。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華文明與世界上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媒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

    越人是瓷器燒制的首創者

    需求引導創新,創新造就供給,這是人類經濟發展的一條規律。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無止境,創新更無止境,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條規律。

    吃飯需要飯碗,喝酒需要酒杯,用茶需要茶具,于是越人又成了人類瓷器燒制的首創者。

    陶器是人類創造的最早生活工具,是古代人類第一次改變自然的發明創造。這樣的發明創造,是人類文化史的開端。10000年前,越人燒制的“上山文化夾炭紅衣陶是中國南方地區最早出現的新陶系”,“以紅衣陶為基礎,上山文化誕生出中國最早的彩陶”。“上山文化中期開始出現彩陶,這是世界范圍內年代最早的彩陶。”

    此后,經過數千年的探索實踐,伴隨著制陶原料的精選、高端窯爐的出現和釉的發明,越人終于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創造性地燒制出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原始瓷。“瓷器的發明當屬百越民族對中華文明的重要貢獻之一。從現有考古資料看,原始青瓷的燒制,首先于夏商之際在浙江取得突破。”

    經過夏商之際到西周早中期的初步發展、西周晚期到春秋時期的進步提高,到春秋末期至戰國早中期,浙江原始青瓷的生產工藝達到了巔峰,形成了浙江古代青瓷生產的第一個高峰。原始青瓷巔峰時期,“浙江地域多為越國轄境”,“正是越國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

    探索實踐無窮盡,創造發明無窮盡。在距今2000年前的東漢時期,越人又創造性地燒制出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成熟瓷。現代考古發掘與科學檢測研究表明,漢時越地的窯址,僅上虞的曹娥江兩岸,就多達61處。

    “浙江是我國瓷器的發源地和青瓷的主要產地”,“越窯的燒造時間最早”,“寧紹平原是早期越窯的燒造中心,上虞則是中心的主體”,“上虞越窯遺址的年代涵蓋漢至宋”,“上浦小仙壇遺址,是迄今學術界公認的最早燒制成熟青瓷產品的窯場”。上虞“小仙壇窯和相鄰的大園坪窯成為世界上最早的瓷窯。曹娥江中游地區是世界制瓷業的搖籃”。

    人類最早的瓷器是青瓷,青瓷的源頭在中華越地,源頭的主源在紹興上虞。不管是原始瓷,還是成熟瓷,都在越地首先出現,都由越人首先發明,都用越窯燒制而成。所以,人們將這一起源最早、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紋飾最繁、燒制時間延續最長、對外影響最為廣泛的青瓷窯系,稱之為“越窯”。

    從陶到瓷,從原始瓷到成熟瓷,其意義不亞于從猿到人。它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衛生條件,極大地提升了人類的工藝水平,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審美情趣,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的文明進步。這是越人為人類與人類文明作出的獨特貢獻。

    稻作、米酒、茶葉、瓷器,稱得上是越人奉獻給全人類的“四大創新發明”。以此為代表的越人的創新發明,呈現出了三個鮮明的特征。

    一是原創。常常表現為原始創新、原本創新、源頭創新,因而常常具有開天辟地的劃時代意義,驚天動地的里程碑意義。

    二是連續。從不滿足于一次創新,從不因既有創新而停滯不前,而是接續創新、深化創新、不斷創新,在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創新。

    三是共享。在改善自己的生產生活條件與水平的同時,使創新成果實現民族共享、人類共享、古今共享。

    越人的創新發明,不僅僅是對人類物質上的重大貢獻,在精神層面也同樣具有重大的意義。他們執著的創新追求、務實的創新內容、寬廣的創新胸懷,同樣是對人類精神上的重大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青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精品| 又粗又硬又爽的三级视频| 在线观看人成网站深夜免费|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 欧美18-19sex|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免费看黄的网站在线看|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一| 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 国产亚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秋霞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杨幂最新免费特级毛片| 成年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航空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两个人看的视频播放www| 国产chinese男同志movie外卖| 色吊丝永久在线观看最新免费| 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国产色爽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综合激情校园小说|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日韩精品欧美视频| 黄色免费网站网址| 在线观看国产剧情麻豆精品| 中文版邻居的夫妇交换电影| 第一福利在线观看|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aaaaa| 啊灬啊灬别停啊灬用力|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